这家“教堂串串”曾风靡中山路,迁址7年来仍被无数吃货狂追!

骑士2017-03-07 11:00来源:在青岛

早先年在日报社上班的时候,领导经常组团去教堂广场吃串串,一个部门十来个人把教堂广场上的红色棚子串串摊儿包了场,吃的不亦乐乎。那时候最爱吃金针菇、甜不辣、蟹肉跟粉丝,这个红色棚子串串的花生酱特别浓,辣酱还分辣的跟不辣的两种,再来上一瓶可乐,简直完美。

后来,我们亲切的称这个红棚子叫教堂串串,去之前必须电话预约,不然你等一个小时也坐不下。

它应算是中山路最早的涮串,虽然是个临时摊儿,很多人慕名而来。2010年,教堂(门口)串串的老板终于在河北路上有了自己的小店儿。除了串串,还新增了凉拌米粉,十块钱一碗,到店必点。

时光荏苒,从第一次去教堂那边吃串儿到现在竟然已经十年,我们也从太平路的报社搬到了东部,但隔一段时间还是会跑十几公里路来河北路吃串儿。

吃的是老味道寻的是旧情怀

搬家后的串串店正式改名为四川兄妹麻辣串,选址河北路,在老旧街巷上也独有味道。店周围还有大老李汤圆、生活林糕点、盛锡福宾馆等老店,三月的午后吃完串儿在老街逛逛,也真有一种时光静好的踏实感。

河北路12号,门头不大,座位不少,二层竟然有个可容纳16个人的涮串屋,我们又可以重温十年前组团吃串儿的场景啦。

这串串涮出了家的味道

一楼区域一到中午就人满为患,过去经营这家店的“兄妹”,如今换成了一对“姐妹”,经过化验,味道没变。花生酱依然很浓,辣椒酱依然有两种。

依然还是自主选串,最爱蟹肉、金针菇、甜不辣、粉丝。粉丝真的是好大一坨,蘸着带辣椒的花生酱简直绝配。老板说,“这些年,附近拆迁搬走很多人,但像你们这样大老远回来吃串的人还真是不少,经常听以前的兄妹老板提起你们”。

2007年的大锅涮串而今变成了单人单锅,更卫生,更放心。大骨汤底,可辣可不辣,骨汤浓香,煮出的串串入味却不腻。

看下图,随便选,一块钱一根签。

西兰花、香蘑菇、苦菊、茼蒿,韭菜、土豆片、黄金白菜、有机菜花…菜的品种简直不要太齐全。

下图的野茼蒿第一次见,必须尝尝!还要推荐黄金白菜,又嫩又甜。

除了菜类,甜不辣、蟹肉棒和年糕也是到店必点。抓上一大把,色彩斑斓,真是不负这三月好春光。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儿的蘸料了,花生酱、两种辣椒、麻油、醋…瓶瓶罐罐一应俱全,花生酱是到目前为止吃过最浓的。

秘制花生酱当天配当天用,可掺辣椒搅一搅,辣一定先少放,少放慢加,老板说了,酱可以多吃,但不能浪费。

配好酱料,准备出锅开吃。

乍暖还寒来吃串,西部暖阳好风光。

锅底不要钱!酱也不要钱!就是数签签。

推荐“四海八荒第一粉”

除了串串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凉拌米粉,贵州的酱料,搭配麻油、香油、老抽、陈醋、葱花、盐、鸡精等近10种调料,再拌入切好的软嫩香肠和酸辣的四川泡菜…来个成品图,两人吃一份就足够,不要浪费。

十块钱一碗,好吃不贵,物超所值。

因为相谈甚欢,老板送了酸豆角炒饭让我们尝,选用自家腌制的酸豆角入锅翻炒,再下入米饭,跟泡菜炒饭酸辣炒饭并成为镇店三大炒饭,有时候一天能卖三四十盘!

至于价格,15块18块一碗的面食,可为业界良心。

结语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有一些一吃好多年的小店,也许是味道足够好,也许是老板让我们感觉宾至如归。城市那么大,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一别数年,你还在转角处等我。

标签:四川兄妹麻辣串,炸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