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灵魂揉进青岛的记忆中,这里有老城、老街、老院的从前慢

2017-10-18来源:青岛市市南区旅游局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在青岛红瓦绿树的老城区

感受老城·老街·老院的从前慢

很喜欢独自穿行在青岛的老城区,曲曲折折,上上下下,每一条路都有自己的味道,仿佛在轻轻诉说着讲不完的故事。穿梭在老城的树影摇曳之中,走走停停,时间似乎也漏掉了几个节拍。

赶上个喜欢的好天气,初秋的阳光明媚中带着温柔。浅淡蓝色的天,黄绿交叠的树,还有红色屋顶的老房子,都在清晨的阳光中,慢慢苏醒过来。

今天探访了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区。

康有为,沈从文、蔡元培、洪深、宋春舫、熊希龄等这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拥有一定声誉的文化名人都在福山路和福山支路上留下了他们的故居,这些名人故居见证了青岛人文发展中引以为荣的一段历史。

逛游老城,从福山路1号开始。

福山路1号,便是现代著名文学家、电影开拓者、剧作家洪深先生的故居。

老房子隐藏在树叶层层叠叠的掩映之中,现在已变成私人住宅。

福山路3号,沈从文故居。

私人住宅铁门紧锁,只能在外窥见一些老房子的轮廓。

福山路上多为部队用房和机关单位的宿舍,以及如今的一些私人院落,因此居民较少,有一种难得的慢与静。

初秋时节,海棠花开得正好,给静谧的老街老院,添了一抹暖心的亮色。

踮起脚趴在旧旧的围墙上眺望,青岛电视塔远远矗立着。

秋阳,微暖。

光和影的魔术,通过爬墙虎的叶子,盈透着满溢的生命力。

老街的每个角落,都像极了晒太阳的老人。

慢慢,静静,悠悠。

青岛的每条老街上都会有一些老房子,建筑风格非常相似。

依山而建的老院落,大多会采用这种结实的石头院墙。

沿着福山路步行至福山支路。

蜿蜒曲折的波螺油子,走起来还有些硌脚呢。

马牙石铺成的路面沿小巷向上盘绕,错落有致的条石被磨蚀得油光发亮,春夏季节,石缝间还有青草探出头来,给老街平添几分活泼生气,这就是极具青岛特色的百年老街巷——波螺油子。

那为什么叫“波螺油子”呢?

“波螺”即海螺,其内部绕轴呈盘旋状,市南区的很多老路与其颇有几分神似。“波螺油子”是反映老青岛城市风貌的石头路。很多顺山就势而建,因弯道多,坡陡,螺旋而上,形状像海边岩石上的小海螺(青岛人叫波螺)的肉,而在青岛方言中“肉”与“油”不分,久而久之便得名“波螺油子”。

福山支路5号康有为故居

前望汇泉湾,后依小鱼山,康有为的“天游园”坐落在幽然静雅的福山支路,被公认为是青岛文化名人故居的标志。

作为维新运动领袖和思想政治家,康有为在德占青岛、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青岛主权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中,都留有重要印记。

这栋豪宅原是德国总督宅第,1923年被康有为购得,取名“天游园”,旨在远离政治纷争,安享惬意生活。

康有为故居可以进行免费参观。

沿着福山支路向上走,可以看到奇怪坚强的老树,可爱的树叶小影子,层叠的电线和老房子,每个小细节,都让人感觉到老城的慢之美。

福山支路12号,熊希龄故居。

老街里大多居住着老人,慢慢地,蹒跚着步子。

走不远的路,就可步行至小鱼山公园。

一路上,有许多重度文艺患者喜爱的咖啡馆。

其中,【春风十里咖啡馆】和 【海边的猫和咖啡馆】最受宠爱.

小鱼山公园入口旁,还有一家年代咖啡馆,也是feel满满。

小鱼山公园,是俯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景致的最佳地点之一。

门票:10元

在小鱼山的观景台远眺,海风轻轻抚着面,清凉又温柔。金黄的沙滩,碧蓝的海浪,构成了美而蜿蜒的海岸线。

“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这是康有为先生对青岛的深爱。

德式建筑,红色房顶,葱郁的绿树,就这么交叠着,簇拥着。

两个突出的“小尖尖很是夺目,左边的红色尖顶是圣弥厄尔大教堂,右侧的绿色尖顶是江苏路教堂。

如果我说,这里是欧洲小镇,你相信吗?

将照片换个色调,年代感更浓更重,味道也更足了。

无论是欧洲风格建筑,还是名人旧居,都是青岛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慢悠悠地逛游老城、老街、老院,体味浓浓的时光倒流之感,这感觉啊,让人珍惜又感叹。

或许,慢下来

才能读懂,一座城的美好

标签:青岛,老城区,记忆